“奉法者強則國強,奉法者弱則國弱。”時代呼喚法治,人民期盼法治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,更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。為進一步認識法治與生活的聯(lián)系,深刻感悟“法治讓生活更美好”這一核心議題,4月17日下午,我校普陀校區(qū)1752302班全體同學在思政課教師俞莉、宗玉琴兩位老師的帶領下,前往寶山區(qū)人民法院及月浦人民法庭,通過實地參觀、旁聽庭審、與法官法警們互動交流等實踐活動,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。

一走進寶山區(qū)人民法院,映入眼簾的便是大廳兩側用各種字體拼成的“法”,在講解員介紹下,師生們分別參觀了法律援助中心、訴導臺、立案受理窗口和涉少庭等。隨后,一同驅車前往月浦人民法庭,旁聽了一起涉及租車合同糾紛的案件庭審。整個庭審環(huán)節(jié)緊湊、程序規(guī)范,法官專業(yè)嚴謹的工作作風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。師生們全神貫注,認真傾聽原告被告圍繞糾紛爭議焦點,雙方依次舉證、質證、發(fā)表辯論的意見,零距離地感受了司法公正與威嚴,進一步加深了對“公正司法”的認識。庭審結束后,同學們積極向法官、法警提問互動。

在此次實踐活動課后的分享交流中,該班同學夏銘悅表示,在庭審過程中,法官始終保持著冷靜與專業(yè),巧妙地引導著雙方當事人有序陳述觀點、進行舉證質證。原告邏輯清晰地闡述著自己的訴求,被告也不甘示弱,據理力爭。在你來我往的辯論中,我深切體會到法律程序的嚴謹與公正。每一份證據的呈現、每一次對法律條文的引用,都像是一把把精準的手術刀,在努力剖析著事實的真相,尋求著公平正義的天平平衡點。
錢梓馨同學提到,旁聽庭審過程中讓我認識到,講程序重證據的重要性,用證據說話,是程序正義的重要標志。這種對程序正義的堅持,猶如精密運行的算法,確保輸出結果不被人為干擾。法律程序的可貴,正在于它用理性設計來過濾人性的弱點。
胡兆雪同學也說到,此次參觀旁聽,讓我明白法律不僅是冰冷的條文,更蘊含著人性溫度。它嚴懲惡行守護正義,也在細微處傳遞關懷。對弱勢群體的保護、對特殊情形的考量,都是法律溫情的彰顯。這份溫度,讓法治既有力度又暖人心,詮釋著法律維護公平、守護人間善意的深層意義。
吳欣蕊同學還提到了庭審結束后向法官提問的感悟,法律不會因為一方的強勢或弱勢而有所偏頗。無論是誰,只要行為符合法律規(guī)定,合法權益就會得到維護;反之,若行為違法,無論其身份地位如何,都將受到法律的制裁。這種不偏不倚的公正,正是法律的精髓所在。
沈慧妍同學表示,這次實踐活動讓我明白,法律并非遙不可及的條文,而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有力武器。教科書本中“科學立法、嚴格執(zhí)法、公正司法、全民守法”的基本要求在我們眼前具象化了。司法工作者們肩負著守護正義的重任,他們以專業(yè)知識和嚴謹態(tài)度,為每一個案件把關,讓公平正義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得以彰顯。同時,我也深刻認識到,作為公民,我們應當自覺遵守法律,尊重法律權威。在日常生活中,要增強法律意識,學會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,同時也要做到不觸碰法律紅線,做一個守法、懂法、用法的好公民。


此次大思政課外實踐活動,不僅增強了大家的法治觀念,更提高了大家的法治意識。同學們紛紛表示,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,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法規(guī),還要積極向身邊的人宣傳法律知識。接下來,德育教學部思政教研組還將繼續(xù)整合各領域資源,豐富課外實踐活動的內容,在邊走邊聽、邊看邊學中開闊視野,提升核心素養(yǎng)。
【撰稿:德育教學部】